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BANDAO aPP

欢迎来到半岛综合体育(股票代码:831999)官方网站!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服务热线: 4000-588-578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碳市场里的生意经

发布日期:2022-04-21 10:46:00 浏览:-| 加入收藏

《环境经济》杂志记者 雷英杰

在全国碳市场 个履约周期,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盈余近百万吨碳排放配额,还卖了4100多万元。而浙江巨化热电有限公司则花了783.5万元购买了18.32万吨碳排放配额,以弥补其履约期内碳排放配额的缺口。

这两家企业只是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00多家发电企业的一个缩影,但却真实地反映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成本思维重审视“降碳”这件事,念起了碳市场里的“生意经”。

控排企业有了“财路”

卖“碳”能赚钱?这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开启之前,是很多企业没有想到的事儿。

2021年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要求12月31日前全部主要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这份通知中所指的“主要排放单位”,是指纳入全国碳市场 个履约周期的2162家发电行业主要排放单位。而碳排放配额则是由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生态环境部制定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的基础上,向其行政区域内的主要排放单位分配而成。

那么,全国碳市场 个履约周期完成情况如何呢?

在生态环境部2022年首场例行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累计成交额为76.61亿元,成交均价为42.85元/吨。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达99.5%,全国碳市场 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

所谓“履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算账”。如果发电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不够用,就需要这些企业自掏腰包,通过全国碳市场交易购买碳排放配额来弥补缺口。反之,如果发电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有盈余,就可以拿到全国碳市场上交易,卖掉获得资金。

2021年,巨化热电一共出资783.5万元,从全国碳市场分批购买了18.32万吨碳排放配额,以弥补其2019年~2020年碳排放配额的缺口。但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是,2020年巨化热电其实盈余了20多万吨碳排放配额。

“我们始终关注碳减排政策形势,对各发电机组进行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由于技改项目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项目进度未赶上碳排放配额分配时间,造成2019年度40多万吨碳排放配额缺口。”巨化热电副总工程师陈利民告诉记者。

在山东,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齐鲁石化)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2019年~2020年碳排放配额缺口超过150万吨。

齐鲁石化 时间通过协议转让、挂牌交易等方式,从全国碳市场购买了碳排放配额,按时完成了全国碳市场 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共清缴碳排放配额1600余万吨。

与巨化热电和齐鲁石化不同的是,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乐清发电)可谓“手有余粮心不慌”。

2021年12月中旬,乐清发电完成全国碳市场 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盈余近百万吨碳排放配额,卖了4100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不止乐清发电一家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卖“碳”这条“财路”。

2021年12月13日,华能庆热电有限公司与华能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碳排放配额购买与销售合约,交易方式为挂牌交易。这次交易的碳排放配额数量为1899吨,成交价格为42.94元/吨,终成交额为81543.06元。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行政约束不同的是,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达到控制碳排放量的目的,通过碳成本倒逼控排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也就是说,控排企业多排放1吨二氧化碳就意味着多承担这部分的成本,少排放则可以额外获得这部分卖“碳”的收益。这样一来,控排企业越早实现碳就越早受益。

陈利民向记者介绍说,巨化热电一方面持续对存量发电机组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发电机组碳排放强度;另一方面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如采用天然气代替煤炭,或者通过提 能源比重,进一步降公司整体的碳排放量。

目前,虽然仅发电行业的主要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七行业的控排企业都已经意识到,碳排放配额的多少不仅意味着经济效益的 ,更意味着未来市场发展空间的小。

碳资管行业站上“风口”

买卖碳排放配额只是简单的市场交易,但如果给这个交易赋予金融属性,那就实现了从普通市场到金融市场的跨越。控排企业盈余的碳排放配额,不仅可以在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买卖,还可以质押给商业银行换得流动性资金。

江西省电力行业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户电投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昌发电厂,这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总额为500万元,计划用于“上压小”项目;

浙江省属国有企业首笔3652万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户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不仅保障了电厂的营运资金需求,而且成本还于其他信用贷款方式;

电投集团贵州金元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依托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60万吨碳排放配额指标为抵押,申请到中国民生银行2800余万元的利率贷款;

……

随着越来越多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的落地,控排企业逐渐形成一个共识:碳资产正在成为企业看得见的有形资产,也将逐步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另一核心资产。

那么,什么是碳资产?以控排企业为例,就是盈余的碳排放配额。目前,碳资产管理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由控排企业自行管理,二是在集团层面成立专门的分公司或者部门,三是交给的第三方机构委管。

浙江巨化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化热电)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委员会、碳资产管理小组和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小组,并发布实施了《碳资产管理制度》。南网碳资产管理公司则是由南方电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和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而成,负责提供碳资产管理综合服务。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激发了碳资产管理的需求。过去相对冷门的“碳圈”突然之间就成了“香饽饽”,碳资产管理行业也站上了“风口”。

记者在“企查查”平台中输入“碳资产”三个字,搜寻结果显示,相关企业竟然多达2000余家,2021年有450多家,仅2022年1月份就成立了47家。

一场围绕着碳资产管理和投资的盛宴正在火热展开,其中不乏环保企业、咨询公司、金融服务公司等,他们纷纷摇身一变,成为碳资产管理公司。

香港学经管学院博士潘聿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碳资产管理公司的出现,是因为企业有需求,企业碳盘查、碳申报、碳交易的操作,以及碳政策、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乃至绿色金融的投融资,这些与碳广泛相关的咨询会计经纪类业务,是企业的需求。

在潘聿航看来,碳资产管理的市场空间与上述业务的业务量 度相关,如果以上业务进入常态化,粗略估算下的广义市场规模也能达到千亿级别。

王元圆是较早一批碳资产管理从业者中的一员,对碳资产管理也有着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过去的2021年,作为半岛综合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她忙着布局区域碳资产管理市场,忙着与各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忙着接待找上门来的各类咨询投资机构。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碳是资产,如果把降碳与碳资产管理设计好,充分利用碳金融工,就可以缓解控排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减污降碳的动力。”王元圆告诉记者,这恰恰就是她们企业的优势——为控排企业同步提供减污降碳和碳资产管理的闭环服务。

一位不愿名的环保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正在琢磨进入碳资产管理行业,打算春节过就在北京市成立一家碳资产管理公司,“先占个坑儿再说”。

事实上,在2000多家碳资产管理公司中,真正既懂政策、又懂业务、还懂金融的碳资产管理人才非常匮乏,不少公司甚至没有搞清楚碳资产管理是怎么一回事,更别提碳资产管理对全国碳市场价格、企业利润等方面的影响。

对此,业内建议,碳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借鉴私募基金公司,设定一定的门槛,比如对注册资本金要有一个标准,要有一定数量的熟悉碳资产相关业务的人才等。

清洁能源企业“躺着挣钱”

受全国碳市场 个履约周期影响,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交易活跃。

以上海碳市场为例,2021年12月3日,CCER单日成交量突破300万吨,单日成交金额突破1.1亿元,上海碳市场CCER上线以来单日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历史 。

“企业超排,要么买碳排放配额,要么买CCER。相比较而言,家更愿意买CCER。”王元圆告诉记者:“尽管CCER价格在履约期内一涨再涨,但其价格始终还是于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的价格,CCER是企业成本履约的通道。

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的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21年12月初,就花费200万元购买了5万吨CCER,这一价格要比在全国碳市场购买碳排放配额节省20多万元。

数据显示,上海市近七成企业通过使用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进行履约;山东省50多家企业提出使用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的申请,申请抵销量超过600多万吨。

那么,CCER来自哪里?王元圆向记者介绍说,主要来源于之前发展改革委审批确定的风电、光伏、水电等项目。

以光伏项目为例,据测算,1个100MW的光伏项目每年可以开发出11万吨CCER,全生命周期内多可以开发出231万吨CCER。按照CCER20元/吨计算,100MW的光伏电站通过碳交易可以额外增加4620万元的收益,相当于1.5年的发电量收益,也相当于每度电可额外收益2.3分。

未来,清洁能源企业不仅可以卖电获利,还可以出售CCER再获得一份收益。全国碳市场的开启,着实给清洁能源企业打开了一扇财富门。

目前,已有清洁能源企业从全国碳市场中分到一杯羹。2021年,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与柏能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完成CCER宗碳交易,交易内容为广安爱众旗下四川凉滩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核证碳减排量,共计13.6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闻发布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发布了《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1年,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4.6%,同比提 0.7个百分点;全口径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0%,同比降0.7个百分点。

从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同比一增一减来看,尽管煤电仍然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电源,但无论从装机规模来看还是从发电量来看,清洁能源的比例都在不断提 。可以说,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

此外,记者也从多方途径获悉,目前碳交易主管部门正在推进CCER市场重启相关工作。这一重要安排对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企业来说是一利好。

林业碳汇企业“化碳成金”

2021年9月22日,中共 、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周全贯彻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市场。

得知这一重要消息,不少林业企业的负责人乐开了花,这意味着他们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可以在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了,“化碳成金”不再是一句空话。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温室气体在气中浓度的过程。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消自身相应的碳排放,因此林业碳汇交易也被形象地称为“卖空气”。

目前,只签发了少量的林业碳汇项目,很多项目还停留在申请备案阶段,并且以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为主。而且,林业碳汇交易多发生在地方试点碳市场所在城市,或者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且地方政府重视林业碳汇发展的地区。

在华西证券研究所轻工行业徐林锋团队看来,尽管林业碳汇交易体量尚小且价格偏,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林业碳汇交易将迎来量价齐升。

徐林锋团队作出的这一判断是有依据的。

2021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制定林业草原碳汇行动方案,提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碳汇能力。

2021年底,我国林业碳汇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林业碳汇项目的审定和核证,其他碳减排机制或市场下的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可参照使用。

记者从发展改革委获悉,目前已经备案涉及林业(林业碳汇CCER)的5个项目方法学,分别为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和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

此外,我国提出了“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更了2015年中国自主贡献中“增加45亿立方米”的目标。可以预见,林业碳汇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根据华宝证券发布的《林业碳汇多方位剖析》,到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有望超过184亿立方米,林业碳汇项目市场潜在价值约在2800亿元至4700亿元。

徐林锋团队分析表示,未来备拥有自有林地、有过成功备案项目、拥有运营团队等三优势的企业,有望能够更好地在全国碳市场中获益。

以中我国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森工集团)为例,其坐拥价值千亿“绿色碳库”,经营保护着我国面积、保存好的内蒙古兴安岭主要国有林区。

早在201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就开始林业碳汇项目试点,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实现碳汇交易总额2110万元,实现了既“卖木头”又“卖空气”的“双丰收”。

除了“卖空气”,林业企业还解锁了玩法。

2021年全国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福建金森森林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森森林)获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明市分行100万元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这笔贷款用于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等,助力企业提 林业固碳能力。

据了解,此次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是以金森森林4252公顷林业碳汇项目中剩余未售的林业碳汇收益权进行质押。与以往对既有碳汇收益提供质押贷款不同,这是在林业碳汇生态产品实现货币化的过程中,以未来碳汇收益转化支持当前绿色投资。

一位不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从市场实际运营情况来看,林业碳汇相关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这为金融机构发放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带来了不少困难。

对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明市分行行长黄晓健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完善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登记机制,加强对交易双方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完善林业碳汇收益权价值评估机制,研究制定监测期外碳汇项目价值测算办法与规则,确保质权价值可以估算。

未来,随着八控排行业陆续进入全国碳市场以及碳排放配额逐步收紧,林业碳汇将迎来交易“热潮”,碳汇价格也将跟着碳排放配额价格“水涨船 ”,林业碳汇企业将迎来一轮的财富增长。


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留言后台处理

声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300号

XML 地图